财政部农业司司长吴奇修:奋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
公文搜 2021-07-12 11:10:34 农业
奋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吴奇修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都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
奋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吴奇修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都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农村综合改革一步步向纵深推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民生产生活焕发新气象,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与时代华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5000年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巍然屹立的时代丰牌。不忘初心,农村税费改革开启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序幕农业税作为一种在农村征收、来源于农业并由农民承担的赋税,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税在相当时期内,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曾占到财政收入的39%,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税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城乡二元体制下,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家财力薄弱,政府无法满足农村所需的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是无从谈起。在政策设计上,不得不让农民自己承担相当部分本应由国家公共财政承担的公共服务经费。为探索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中央决定将工作重心由治乱减负转向农村税费改革。1998年,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拉开了农村税费改革的大幕。200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挂靠财政部,具体推动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率先在安徽开展了以“减轻、规范、稳定”为路径目标,以“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此后逐步在全国推开。2005年12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在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退出了历史舞台。农村税费改革以减轻农民负担为出发点,从正税清费,到减免农业税直至全面取消农业税,再到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一是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项税费,清理整顿了各种摊派和达标升级活动,有效遏制了曾经一度屡禁不止的农村“三乱”现象,初步建立了农民减负增收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了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二是推动了农村上层建筑的调整。农村税费改革,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明确农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基层干部行政行为,明显改善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农村大局基本稳定,显著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三是开启了统筹城乡发展新纪元。农村税费改革,从对农民“少取”到全方位的“多予”,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事务农民办的传统理念和制度安排,加快了公共财政阳光照耀农村的步伐,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变革,极大地触动了城乡二元体制。 立足统筹城乡,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2006年,为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党中央作出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决策。国务院决定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及办公室更名为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及办公室,继续挂靠财政部,在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后续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深入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机制,深入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总体上看,这些改革内容,都是围绕解决农村税费改革遗留问题展开的,取得了阶段性历史成效。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