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党课讲稿

党课讲稿

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研究

搜主任 2024-04-18 09:09:43 党课讲稿
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研究 主席总书记在党的大会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系统性阐述,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初步成形。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他再次强调:“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成体系的理论必然有逻辑起点。

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研究

 

主席总书记在党的大会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系统性阐述,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初步成形。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他再次强调:“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成体系的理论必然有逻辑起点。对于逻辑起点的把握,可以深化对理论体系的认识。

一、历史逻辑的起点

“现代化”一词的出现始于16世纪,用于表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在西方中心论的话语体系中,现代化起源于西方,中国是被迫卷入的一方。西方中心论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得益于西方的侵入。在既定视野中,西方等同于文明进步,而东方等同于野蛮落后,“西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与此关联的两大错误观点,就是“停滞论”和“外铄论”。“停滞论”在西方很有市场,亚当·斯密、佩雷菲特等人都持这种观点,黑格尔更是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认为中国没有历史。中国被描述为“无从发生任何变化,一种终古如此的固定的东西代替了一种真正的历史的东西”。把“停滞论”推向极端的是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代言人秋泽修二。他认为中国历史具有“循环”“停滞”的特性,只有借助外力才能打破这种局面。这是为外来势力入侵中国辩护的错误理论。“停滞论”“外铄论”这两种错误论断一体两面。既然自身停滞不前,那么就只能靠外力来推动了。事实上,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尽管曾经有过曲折,但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即便我们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视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步也较早。明清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吕振羽、侯外庐、吴承明、范文、李侃等学者有详细的论述。尽管明清时期中国发展缓慢,但绝不等于停滞不前。中国内部蕴含着进步、突破的能量。不同于西方外向型、殖民掠夺型的现代化,中国早期的现代化体现出鲜明的内生特点,即便没有西方等外来势力的入侵,中国历史也会依循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客观规律,用自己的方式走向现代化。然而,19世纪西方等外来势力的入侵,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断了中国历史的正常发展的进程。中国的现代化非但不是“外铄”的,反而恰恰是由于被侵略、殖民打断了原有的进程,使得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过程曲折、艰难。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突破封建、殖民的双重桎梏,而真正能完成这一任务的只有中国共产党。

二、理论逻辑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西方现代化始于启蒙运动,其理论逻辑起点是“个体”。用释放个体活力、欲望的方式,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在资本主义野蛮生长的早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在一定历史阶段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但它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异化”,导致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社会的疏离、人与人的疏离、人的身与心的疏离,出现了生态危机、价值虚无、精神空虚等现代性问题。尽管西方式现代化确实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效率,带来了经济增长与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但同时它也导致了大部分人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人成为累积财富、被剥削的工具,成为在意识形态、物质生活双重奴役下却不自知的工具。为维持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与人的矛盾,被转嫁到人与自然之间,全球生态危机逐渐出现。这些世界性难题的出现,使得西方式现代化成为必须被超越的发展路径。与西方式现代化不一样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逻辑的起点是“整体”。近代以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现代化探索之所以纷纷失败,恰恰在于没有立足于“整体”。这个“整体”与中华文化中的“天下”观念相通。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应运而生,恰恰是中国现代化的内在需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现代性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拓展现代化的多元模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实践逻辑的起点

一切实践源于现实,并指向对现实的改造。因此,一切实践既包含对过去历史的承继,又包含对理想的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继承历史不断发展,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切实践的起点。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历史与理想的统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既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推动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要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道路选择正确了,就要付诸实践行动,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所以,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知行合一的必然要求。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命题,体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化问题的历史性把握,构成了一套崭新的理论体系。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揭示其中蕴含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规律,是深刻理解新时代历史性变革的理论密码,是深入理解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思想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