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公文汇编 > 综合汇编

综合汇编

党员领导干部人才主题访谈材料-7篇

红杨树 2023-09-07 19:43:55 综合汇编
党员领导干部人才主题访谈材料汇编(7篇) 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聚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xx区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扎实下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先手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确保基础教育发展指标和质量水平走在自治区前列,全力打造职普融通示范区。”近日,xx市xx区委书记、xx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xx在接受本

 

党员领导干部人才主题访谈材料汇编(7篇)

 

 

 

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聚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xx区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扎实下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先手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确保基础教育发展指标和质量水平走在自治区前列,全力打造职普融通示范区。”近日,xx市xx区委书记、xx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xx在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说。

xx表示,xx区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召开十届区委三次全会,在政治上主动对标、思想上精准对表、行动上坚决对照,以落实指数谋发展上升指数,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xx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xx区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要求,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xx有着深刻的理解:“xx区作为一座因煤而立、因工而兴的老工业城市,既有作为宁夏工业‘摇篮’的辉煌,也曾在发展中遭遇瓶颈。唯有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聚焦产业转型才能再造发展优势;只有依靠创新驱动转型,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这是xx历经艰难转型得出的经验,也是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各行各业企业家形成的共识。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以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创新平台体系,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围绕新型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在专精特新、国产替代、首发首创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打造一批助力‘国之重器’发展的核心产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深刻转变。”

xx区是一座移民城市,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在这里交会交融,开放包容、广纳人才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品格。“我们将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重点打造产业人才矩阵,激发产业人才活力。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创新,全力保障各项人才政策资金的兑现落实。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等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建立以支撑创新创造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人才工作由‘服务支撑产业’向‘引领产业发展’升级。”

xx说,新征程上,xx区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面貌高颜值、生态环保高标准、改革开放高水平、人民生活高品质、社会治理高效能的现代化xx,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贡献xx力量。

 


 

面向科技前沿培养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xx大学是国家“xxx工程”“xxx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xx大学党委书记xxx,请他谈谈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经验和感悟。

培育时代新人,服务国家需求,打造人才高地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您认为应该如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撑作用,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xxx: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科技创新的重镇、是服务发展的源泉,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理应坚决扛起光荣使命,充分彰显高校担当。

要全心培育时代新人。坚持用创新理论引领学生、用时代价值教育学生、用优秀文化感染学生,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笃定前行方向,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要全面服务国家需求。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的核心关键、国家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紧密围绕“卡脖子”技术问题,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不断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实现更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突破成果,切实担负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任。

要全力打造人才高地。用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加大重大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力度,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尊重人才、尊重知识,鼓励创新、鼓励合作,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努力让人才享受良好待遇、获得最高礼遇、拥有发展机遇。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

记者:中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那么,xx大学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和优势?将来如何进一步保持优势并发展新的优势?

xxx:位于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xx大学始终坚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紧密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总体目标,全力作出xx大学应有的贡献和担当。

比如,xx大学自主研制的“xxxx”万米钻机顺利完成“松科x井”任务,完钻井深达xxxx米,创造了xx国家最深科学探井纪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x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科学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比如,由我校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xxx教授牵头组织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航空重力梯度仪,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航空重力梯度仪核心技术的国家。

推进“双一流”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是长期推进、不断深入的内涵建设过程,需要遵循规律、久久为功。首轮“双一流”建设以来,xx大学以一流学科为引领,集聚资源、重点发力,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人才培养优势和人才聚集效应,带动、辐射和影响其他学科相互支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稳量图质,以质求强。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将继续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努力探索创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新模式。

充分发挥底蕴深厚的基础研究优势。基础学科是高校长远发展之基,也是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关键。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xx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古学等学科均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行列,学校将加强基础学科重点领域前瞻布局,夯实服务国家战略学科根基,提升开展“从x到x”颠覆性技术研究的能力,利用好国家大力加强基础研究的鲜明导向,推动学校相关学科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

进一步发挥地处xx的先天区位优势。利用好xx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xx与xx亚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的作用,抢抓政策扶持创新项目,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进一步发挥基础扎实的人才培养优势。77年来,我校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未来,学校将重点建设更多高水平研究平台,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培育能够在基础研究中站到顶峰、引领世界的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