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政府报告

政府报告

(山东省)2017年巨野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公文搜 2021-07-23 10:45:49 政府报告
(山东省)2017年巨野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7年1月14日在巨野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王东
(山东省)2017年巨野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7年1月14日在巨野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王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 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过去五年,是我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 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 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全县总体发展思路,凝心聚力,积 极作为,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预计2016年实现地区生 产总值273.5亿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4 .5亿元,是2011年的1.5倍,年均增长8.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0亿元,是2011年的 1.5倍,年均增长9.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到37亿元,是2011年的1.5倍,年均增长7. 8%;实现进出口总额28.6亿元,是2011年的1.4倍,年均增长7%;;;四上;;企业发展到6 25家,新增274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20.9亿元、182.8亿元,是2011年底的 2.5倍、1.8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728元、10818元,是2011年 的1.6倍、1.5倍,年均增长9.1%、8.4%。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产业水平持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1 年的15.8∶56.1∶28.1调整为10.6∶52.6∶36.8,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9.4%。优势产业不断壮 大。能源化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延 伸,实现提质发展。大力实施精准招商,累计落地过亿元项目14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达到292家,新增6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0亿元,年均增长9.8%。主营业务收入过亿 元的企业达到145家,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家,分别新增98家和3家。上市挂牌企业 5家,完成改制6家,聚祥机械成为全市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工业企业。服务业实现 新提升。2016年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0.7亿元,年均增长18.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148.8亿元,年均增长14.3%。先后建成了苏南国际商贸城、佳和广场、东方新天 地等大型商贸综合体和专业市场,莱商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济宁银行相继入驻, 信用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旅游业快速发展,创建省级乡村旅游强镇3个、特色村 13个、旅游示范点8个;核桃园镇付庙村、前王庄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董官 屯镇舒王庄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现代农业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 增;;,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4万亩。陶庙镇和大义镇吴 集村被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专业镇村;;;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01个,居全市第一; 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32家,新增46家。实施了五个批次小农水重点县项目 ,完成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更加强劲。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财政体制、国库集中支 付、公务卡等改革进展顺利;教育、卫生、计生等民生领域改革稳步推进;供销社改革 、农村金融改革、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创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级以 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7家,新增26家;引进高层次人才336名,企业研发中心达到11个 ,申请发明专利255件,国际技术合作和院士工作站实现零的突破。滚动实施过千万元技 改项目200余个,完成技改投资150亿元。铁雄新沙自主研发的低温SCR脱硝工艺,处于全 国领先地位;;;国家特种玻璃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落户我县。全民创业深入推进,累计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9亿元,新增小微企业6947个。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独山镇姚楼村 被阿里巴巴集团认证为淘宝村,建成各类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600个、网店5100余个, 电商企业发展到680家,2016年电商交易额达到120亿元。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园区配套功 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银企对接成果显著,累计发放贷款130亿元;实施土地 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整理项目区8个,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200亩;大力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