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党口部门 > 组织

组织

院长在市委党校县处级干部进修班上的研讨发言材料

搜主任 2023-10-25 02:05:05 组织
院长在市委党校县处级干部进修班上的研讨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和“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作为今后15年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院长在市委党校县处级干部进修班上的研讨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和“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作为今后15年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指出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与科研水平,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这一方案统筹部署了包括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等8项重点工程。市中医院始终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全面实现“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等战略目标导向,坚持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以坚持中医药传承创新为抓手,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发挥重要作用。

一、坚持人民至上,高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就要求医院要为人民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推进中医药服务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中医药学科建设是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和产生高水平创新性成果的重要平台,是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公立医院,市中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牵住“医院公益性”这一“牛鼻子”,办人民满意的医院,这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全力推进中医药基础建设。市中医院作为三级公立中医院,担负着促进医学发展、社会进步和保障人民健康的责任。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在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中医药大学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全力申报以针灸为特色的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同时启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建设项目和附属医院过渡期建设。全力推进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新增网络协作成员单位9家,总数达194家;稳步推进针灸治疗中风病人群队列建设和针灸优势病种健康医疗研究型数据库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暨北院区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建设也在顺利进行。市中医院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加高水平医疗资源供给,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更高水平全民健康提供良好支撑。

二、坚持自信自立,领航中医药事业新高度

中医药事业在两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创立了以辨证论治为标志的优势诊疗技术体系,在防治重大疑难病、传染病以及养生保健和康复等领域具有客观公认的临床疗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我国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体系”。这些论述不仅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学是我国独有且富有价值的医学科学,更深刻指出了中医药学具有深厚的理论沉淀和实践积累,仍是当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资源。20XX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诊疗方案,成功推出“三药三方”等一批有效中药,中医药的价值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得到凸显,在世界的认同度也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市中医院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积极发挥作用,组建我市中医药会诊专家组实施三诊合一制度,确保高质量救治重症患者。同时,研究制定5个医院制剂,完成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并广泛应用,在抗疫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2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发布《2022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我市中医院在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榜单排名中位列综合榜第5名,并在9个分项排名中跻身前10名。其中针灸学、中医推拿学分列第1名,中医痹病学(中医风湿病)获第2名,中医心病学、中医儿科学分列第3名,中医肾病学、中医脑病学、中医外科学和中医血液病学分列各分项排名的第5、6、7、10名。同时获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认定;住培基地获批中国医师协会中医全科重点专业基地和培训小组试点单位。作为市中医治未病中心,完成扩建任务,提升了治未病思想对慢性病管理的现实意义。

三、坚持守正创新,构建中医药发展新格局

20XX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传承是根基,创新是动力。坚持守正创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才会清流激荡。把中医药这一瑰宝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是2023年我市中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为此,医院坚持中医药主体发展,遵循中医药规律,保持中医药优势与特色,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独特作用,牢牢抓住中医经典名方这个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以及中医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为了不断提升医院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营造“学经方、用经方、强临床”的浓厚氛围,医院制定了“百首方剂进临床”考核实施方案。医院遵循中医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的科学规律,关注中医药的发展,注重用现代科学技术来阐释中医药,持续完善并提升科技平台建设水平,发挥中医药特色,突出针灸优势,由实验中心统筹相关实验室资源,建设实验中心共享平台,提升临床生物样本库的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为医院科研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进一步加强临床试验中心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完善I期病房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内涵建设,承接更多临床试验项目。2023年,医院的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3个,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2022年新增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获得专利授权28项。科技影响力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综合类排名(TOP100)升至第78名,5年总科技量值(ASTEM)排名第85名。

四、坚持问题导向,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品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市中医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期待与需求,确定工作重点与方向。采用“靶向治疗”方式奔着问题去,立足群众的“急难愁盼”和医院发展进程中的“累疾沉疴”等,快速反应、及时调查,找准问题、有的放矢,针对具体问题,集中调研力量,提出接地气、冒热气的对策措施。多措并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院以增强人民健康福祉为己任,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为抓手,落实公立医院改革,提升中医诊疗能力,规范和改进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完善和优化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20XX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为全国A+。持续推进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医院承担11个中医专科联盟建设项目和16个市中医优势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准入与动态管理。深化中医护理专科建设,3项中医护理特色技术获批市卫健委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提高药学服务质量,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要求,推动经方专药挖掘申报工作,持续推进制剂生产和制剂室建设。持续改善就医体验。优化诊疗流程,解决患者“挂号难”问题,持续提升患者就医感受。强化多学科综合救治,加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建设,对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救治、后缴费。以就医需求为导向,促进各科专家团队协作,开展代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复发性流产3个MDT门诊,推进国医堂“一站式”服务模式。成立中医一附院南院综合科,完善干部保健工作制度和队伍建设,确保各项保障服务机制运转高效。实现异地门特慢病联网和医保电子凭证结算。推进医院发展合作项目。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百日服务行动”“微笑服务行动计划”,开展“老年人就医服务月行动”;完成门诊患者服务中心、住院患者服务中心和投诉受理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规范病区管理,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实行自助缴费系统和自助打印服务,开通中药递送服务,加强智慧型医院建设,多举措满足患者就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