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公文汇编 > 综合汇编

综合汇编

2023年6-7月理论时评-26篇

搜主任 2023-10-04 10:02:37 综合汇编
“千万工程”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工程 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了“千万工程”。这项工程从浙江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将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年来,浙江省一以贯之全面实施“千万工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千万工程”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工程

 

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了“千万工程”。这项工程从浙江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将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年来,浙江省一以贯之全面实施“千万工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三农”工作取得历史性、开拓性、引领性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千万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进。经过整整20年的升级迭代,“千万工程”已经从最初兴于一省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蝶变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系统工程。

“千万工程”的启动实施表明,必须将满足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到21世纪初,浙江省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生活逐渐宽裕,但农村地区在村庄布局、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习近平同志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顺应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变化规律,从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的高度出发,作出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在实践中推动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人民至上”这一根本价值取向。

“千万工程”的目标定位表明,必须将乡村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大力实施“千万工程”,其目标就是坚持走乡村现代化道路,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千万工程”的实践过程揭示,必须以整体的和自洽的政策体系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是一种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必须能够协同进化、自成一体。从浙江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实践过程看,“千万工程”注重保障和强化乡村的农业生产功能,坚守粮食生产生命线。在此基础上,“千万工程”围绕乡村再价值化这一核心议题,对乡村振兴的四大基本问题——“人往哪里去”“地往哪里转”“钱从哪里生”“业从哪里寻”进行一揽子的制度安排,形成一个整体推进的、内部自洽的政策体系。在整体推进的政策体系的持续作用下,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均一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逐步成为现实,乡村以一种不同于城市的发展模式、生活节奏、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构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留住原有的乡村常住人口并吸引大量来自城镇的新的乡村居民,城乡之间“有差别但无差距”的理想景象正在显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千万工程”在浙江乃至全国的成功实施,根本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从启动之初“千万工程”就被确定为“书记工程”,明确由“五级书记”共抓共管,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职能部门实施、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落实机制。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不断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不容有失,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战役

 

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6月27日组织防汛抗旱专题视频会商调度,研判当前汛情旱情发展趋势,部署重点地区防汛抗旱工作。会商指出,我国南北方均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强降雨趋多趋频,各地各部门要密切关注灾情变化,做好防汛抗旱救灾救助工作。

据气象部门预测,自6月27日起,西北地区东南部、四川盆地、江汉、华北、黄淮南部、江淮、贵州以及东北等地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区将有大雨或暴雨,局地有大暴雨。面对复杂严峻的防汛形势,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战役。

防汛是项系统工程,统一指挥是打好防汛战役的基础。防汛涉及“测、报、防、抗、救”等诸多环节,涉及应急管理、气象、水利、水文、城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诸多部门,涉及上下游各省市、干支流各地区。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防汛应急指挥体系,坚持统一指挥、协同联动,才能保证防汛应急工作的实际成效。坚持科学决策,及时组织职能部门集体会商,共同分析研判雨情、水情、灾情发展趋势,做好综合判断,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启动响应、第一时间采取行动。面对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体滑坡等全域性灾害,强化水库群、水闸、分洪河道、蓄滞洪区等水工程的联合调度,形成防汛合力。

防汛责任重于泰山,压实责任是打好防汛战役的保障。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地方党政负责人要在灾害应对关键阶段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各级防汛责任人特别是包乡包村干部要提前下沉一线。要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紧盯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和中小水库、城乡内涝等三个薄弱环节,重点关注山洪易发区、沟口谷地、植被稀疏地带、高陡边坡等风险区,密切监测中小河流洪水,加强中小水库包括山塘淤地坝、尾矿库的雨中巡查,强化城乡排水防涝等。确保责任不留空白,防汛不留死角,才能共同筑就防汛抗洪的坚实堤坝。

防汛抗洪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始终绷紧防汛减灾这根弦,坚决防止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经验主义、惯性思维,切实把可能发生的灾害险情考虑得更严峻一些,把化解风险的应对举措准备得更充分一些,抓好抓实防汛救灾各项措施。关键时刻显担当,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群众巡堤抢险、转移安置、恢复秩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强大政治优势,千方百计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当前,全国多地正处在防汛关键期。在这场不容有失的战役中,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防汛各项工作,确保安全度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这一全新战略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蕴含着深刻的大历史观、大文明观和大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