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半月谈评论汇编(6篇)
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
2022-12-25
我们能从容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爬坡过坎、跃上新台阶,靠的就是以系统观念观大势、看问题、作决策,就是以守正创新统领干事创业、推动改革发展
奋斗决定收获,当下刻画未来。克服局地严重高温干旱等影响,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0%,物价保持总体稳定;新动能新业态接续涌现,彰显发展活力;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的宏观调控稳准有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前三季度新增市场主体2201.6万户……今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不断巩固。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要求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贯彻落实好“六个统筹”的重要任务,有助于推动经济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经济工作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把握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实现多重目标间动态平衡、整体推进。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认识并运用社会矛盾运动规律,积极有效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从善于“弹钢琴”“转盘子”,到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我们能从容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爬坡过坎、跃上新台阶,靠的就是以系统观念观大势、看问题、作决策,就是以守正创新统领干事创业、推动改革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抓好“六个统筹”对经济实现整体好转、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有重要意义。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科学防控、提振信心。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物质技术基础。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有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让国民经济循环更加安全顺畅。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有效对接、紧密协同、相互促进。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有助于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有助于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风雨无阻向前进,时与势在我们一边,人间正道在我们脚下。展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有产业体系配套完善的供给优势,有勤劳智慧的广大劳动者和企业家等人力优势,只要把各方面的优势和活力真正激发出来,就能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大国战略博弈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目标越宏伟,任务越复杂,挑战越严峻,越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从战略全局出发办好自己的事情,在矛盾变化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必能推动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组团出海”,如何培育发展新优势?
2022-12-18
“再听到中文,感觉真好!”近期,面对包机前来洽谈的江苏经贸人员,法国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负责人如此感慨。三年疫情阻隔,隔不断中国企业和经贸人员“走出去”的积极步伐,更隔不断中国与更多国家日益紧密的经贸往来。这一声感慨,既有故人重逢的惊喜,也有对中国采取切实举措迅速恢复经济的惊叹。
近期,中国多地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合组团出海,开展经贸洽谈,为企业抢抓订单,为地方招引项目。高密度、快节奏、多点位的行动吸引了世界目光。外国企业家的感慨表明,世界市场敏感地意识到了中国的新动态。而忙着加强沟通、开拓业务的中国企业和政府部门,同样需要敏锐地把握和捕捉世界市场的新变化。
了解新变化需要多交流。俗话说,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从各地经贸团与海外机构、企业互动的效果来看,“面对面”确实胜过“屏对屏”。用随身携带的样品说服海外客户下单,以三顾茅庐的诚意敲定外资增资项目,从海外消费者家里发现改进产品的新商机……动起来,走出去,才能感受市场脉动、捕捉市场机遇。面对未来波动或将更大的国际市场,更多的交流了解,对中国企业而言意味着更大的确定性。
新变化正带来新需求。近期出海的部分企业家谈到一个共同感受:以前把外国的新东西搬回国内有市场,现在把中国的新事物推向国外也有市场。用卫星导航的智能割草机,可卷曲的太阳能电池板,会自动发热的毛衣……低碳化、智慧化的中国制造在海外受到欢迎。这表明,拥抱和引领新能源、数字化等新潮流,将为中国制造拓展广阔发展空间。我们的企业和部门,与其感慨传统需求的减少,不如积极发力于新需求的创生。敢于善于融入“双循环”,才能从中找到激活庞大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现实路径。
适应新变化、巩固新趋势才能不断培育新优势。有企业家发现,与交流需求线下化形成反差的是,海外订单趋于线上化、碎片化。这不仅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更考验区域和行业对产业链、供应链整合的能力。部分地方相关部门正积极推动相关经贸平台的建设,完善出口保险、物流等经贸公共基础服务,但距离现实需求仍有巨大差距。海外有市场、行业有前景,更要企业有能力、政府有支撑,才能逐步巩固和形成新时代中国外资外贸的新优势。这需要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更需要地方和企业不断去闯、去试、去提升。
造就大船才能扛得住惊涛骇浪。其实,难能可贵的不仅是最近各地的组团包机出海。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三年来,中国各地政府和企业一直在以各种形式积极开展对外经贸活动,才有了外资外贸的连年新高,为中国经贸保稳提质打下了坚实基础。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为中国与世界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注入更多活力。坚持敏锐把握新变化、培育市场新优势,才能让我们在不断开放中把握主动、赢得先机。
当我们在朋友圈“晒阳”的时候,我们晒的是什么
2022-12-14
近期,不少北京市民表示,他们朋友圈变得“阳气”十足。越来越多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微信群和朋友圈晒出自己的“阳性”检测结果,分享病愈历程,推荐治疗经验。从谈“疫”色变到如今大方“晒阳”,人们正逐渐告别对于疫情的恐慌,在互联网上凝结成互帮互助、彼此激励的“民间防疫力量”。
朋友圈的“阳”,晒的是集思广益的百姓智慧。“婴儿用药应该注意什么”“病愈过程大概分几个阶段”……在一则则真诚的分享和一篇篇“段子式”的文案里,我们看到了人们对检测方法、治疗方法、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深入而细致的探讨。这些声音多具有地域与个人色彩,形象而生动。一经朋友圈传播,与官方指南、专家建议、媒体报道形成良性互动,加深着人们对于病毒的认识,更提升了疫情防控措施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正在这个过程中,新冠病毒得以逐步脱敏,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份应对病毒的“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