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政府报告

政府报告

(河南省)2019年武陟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公文搜 2021-07-27 17:17:53 政府报告
(河南省)2019年武陟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MNw  2019年2月20日在武陟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MNw  第四次会议上MNw  武陟县人民
(河南省)2019年武陟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MNw   2019年2月20日在武陟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MNw   第四次会议上MNw   武陟县人民政府县长 申琳MNw   各位代表:MNw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 人士提出意见。MNw   一、2018年工作回顾MNw   2018年是我县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县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全会明确了 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为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 向。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 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 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好四件大事、办好四大民生、营造四优环境,较好完成 了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稳、进、好的态势 。MNw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3.5亿元,增长7.3%,总量和增速分别 居六县(市)第二位、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1亿元,增长9%,增速居六县(市 )第二位;县级税收收入10.3亿元,增长22.5%,税比达73.5%,税收增幅及税比均居六县 (市)第一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居六县(市)第三位;三产增加值完成115.5亿元, 增长10.2%,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六县(市)第二位、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3. 9亿元,增长10.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11元,增长8.5%,增速居六县(市)第一 位。MNw   工业转型步伐加快。以学成都佛山、促转型发展活动为引领,致力推动工业转型发 展。三大改造成效明显。96家企业累计投资64亿元实施三大改造,辅仁怀庆堂被评为省 绿色示范工厂,富莱格超硬材料被评为省智能工厂,强耐新材等3家企业建成省智能车间 ,工业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6.7%,纳税7.1亿元,增长34.8%,纳税超千万元企业 达13家,48家企业税收增幅超50%。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引进了全国县级第一家阿里云创 新中心,新增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新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企业技术 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4家,居全市第一位;签约10个无人机项目、6个机器人项目,高新技 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4%,居六县(市)第一位。MNw   城市建设提质提效。大力开展老城提质。投资114.9亿元实施城市提质项目61个,完 成投资4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40.8亿元的104.4%,完成比例居全市第一。开工建设 9.2公里白马泉水系,仅用40多天完成557户20万平方米的仲许片区搬迁;完成迎宾大道等 9条城区道路新修改建工程;改造外立面21万平方米;二干排集贸市场顺利搬迁,国贸中心 、徽商农产品市场建成运营。深入开展四城联创。实施全城清洁行动,城市面貌明显改 善。全力加快产业新城建设。实施总投资30亿元的创业大厦等十大项目,凤仪湖、规划 展览馆建成投用,三港一中心等产业服务平台基本建成,签约落地项目达44个,武陟产 业新城成为华夏幸福全国三个标杆项目之一。MNw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围绕农业强,大力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绩效考评居全省第一;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实施高标准粮田创 建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54.4万吨,被市委、市政府推荐为河南省农田水利红旗渠精神 杯先进县;新增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2个,27家农产品生产单位纳入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平台管理,全国质量兴农万里行河南站启动仪式在我县举行。围绕农村美,创建四好农 村路259公里,在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验收中位居前列;开工建设203个村庄燃气管道, 20个村街通上了天然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创建美好乡村8个、美丽乡村21个 。围绕农民富,发展绿色蔬菜3.7万亩、精品杂果基地3.2万亩、苗圃2.6万亩、四大怀药 7.2万亩,66个村达到一村一品专业村标准;乔庙镇被列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强镇, 争取项目资金1300万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4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 4个,集群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市第一位。农村居民人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