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政府报告

政府报告

(广东省)2019年惠东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公文搜 2021-07-27 17:14:23 政府报告
(广东省)2019年惠东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9年4月16日在惠东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Cpr  县长 魏荣君Cpr  各位代表:Cpr  现在,
(广东省)2019年惠东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9年4月16日在惠东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Cpr   县长 魏荣君Cpr   各位代表:Cpr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 席人员提出意见。Cpr   2018年工作回顾Cpr   过去一年,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 督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 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 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朝着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新步伐。Cpr   县域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据统计,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3.9亿元,同比 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282.1亿元,增长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6亿元,增长11 %;外贸出口总额80.3亿元,增长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74亿元,其中,税收县级收 入22亿元,增长4.5%,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占比从55.6%提升至63.4%。100宗年度重 点项目完成投资133.9亿元,基本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7.2亿 元、各项贷款余额305.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6.8%和8%;全社会用电量34.9亿千瓦时, 增长8%。成功入选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18全国县域经济100强。Cpr   产业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7.5﹕36.8﹕55.7。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新增2家省级、6家市级、8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2个市级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达75. 3万亩。新增4.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平山街道现代农业示范区竣工验收。工业经济继 续转型升级。完成个转企93家、小升规67家。港口海上风电项目核准动工。制鞋产业稳 步发展,惠东女鞋基地成功创建省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现代服务业蓬勃发 展。连续5年获评省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梁化国家森林公园、港口海龟湾获评国家A A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309.4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69.6亿元,分别增长15.8%和 21.1%。电子商务加快发展,阿里巴巴美鞋园服务中心上线运营。房地产业平稳发展。C pr   创新驱动后劲稳步增强。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1]项目正式动工。高新技术企业服务 机构和知识产权专利代理机构均实现零的突破。新增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市 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5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1家市级孵化器培育 单位、2家县级孵化器、3家县级众创空间。大力实施双高人才海川计划,引进具有硕士 以上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层次人才76名,新增高技能人才402名。修订出台《惠 东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设立驻深招商办,引进工业项目36宗,计划总投资174.52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5331万美元,增长98%。产业转移工业园实施二次创业,成立园区建设指 挥部,出台项目入园管理规定,7宗项目建成投产、7宗项目稳步建设、8宗项目正式落户 。Cpr   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42家国企实现政企脱钩,6家 国有僵尸企业实现出清。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大,正式启动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5]模式 ,网上统一申办受理平台上线运行,县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实体政务大厅比例达70.6%, 50%以上的进驻事项实现一窗通办。行政服务中心提供免费双向速递服务,实现162项政 务服务事项零跑动、265项事项最多跑一次。成功办理中介服务直购模式[6]业务3500宗 。推行首席服务官[7]制度,常态化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不动产登记双提升工作稳步推 进,基本实现抵押登记3个工作日内、其他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数字政府[8]加快建设 ,政务服务事项完成十统一标准化梳理,并顺利入驻省政务服务网。党政机构改革、机 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全县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 证工作基本完成。县供销社获评全国供销合作社先进集体。Cpr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乡村振兴配套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 开展。稔山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完成101个小项目建设。16个省定贫困村全面完成三清三拆 三整治[9],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强化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