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8年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公文搜 2021-07-27 16:58:41 政府报告
(安徽省)2018年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qgI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
(安徽省)2018年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qgI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
人员提出意见。qgI
一、2018年工作回顾qgI
即将过去的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
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圆满完成区四
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首次包揽全国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
科技创新和新型城镇化5个百强区称号,综合实力位次大幅攀升,首善之区建设迈出新步
伐。qgI
(一)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qgI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更加注重发展内涵,更加注重主导产业优势发挥和体制
机制创新,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qgI
从经济数据来看,发展的总体态势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实现GDP850亿元,再次迈上
一个百亿台阶,向着千亿目标发起冲刺。服务业增加值740亿元,占GDP比重攀升至87%。
规上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收分别增长20%和30%以上,增速全市第一。实现财政
收入60亿元,增长14.2%。完成招商引资245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86亿美元。固定
资产投资提质增效,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占比超过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万元
,增长9.5%。qgI
从主导产业表现来看,依旧保持区域竞争优势。一是金融第一区地位稳固。实现金
融业增加值240亿元,完成税收50亿元,省级以上金融总部55家,均占全市近一半的比重
。万科中心、正奇金融广场投入运营,世纪中心、东怡金融广场C座稳步推进,市区两级
国企合作开发的金融城项目,将成为稳固和拓展优质金融资源的重要平台。二是商贸第
一区优势继续凸显。社消零突破600亿大关,总量继续领跑全省,四牌楼商圈独占全市三
大传统商圈近一半的交易量。万科广场、华润万象汇顺利封顶,银泰二期、苏宁广场加
快建设,菜大师等电商企业增势强劲,海屯生鲜等新零售品牌在庐阳加速布局。三是高
技术产业亮点纷呈。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在本月的正式动工,确立了我区在全市乃至全省
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开启了庐阳加速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新征程。华为云创新
中心正式落户,大数据产业园启动招商,晟唐科技孵化器签约落地,志邦二期、大恒能
源、薛氏光电等新型工业项目即将开工,全国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大数据中心上线运行。
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5.3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155件,规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达到160家
。四是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老城更新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深挖老城区历史人文底
蕴,盘活文化旅游资源,稳步实施逍遥十八巷改造,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老报馆街区升级
。坚持街区改造与业态调整并举,七桂塘、城隍庙人气提升,分别入选省市特色商业街
区。成立区乡村振兴公司,推动桃蹊片区向田园综合体转变,中日韩三国围棋赛、三十
岗桃花节、“蚂蚁在路上”音乐节等活动热度不减,崔岗艺术村入选《解码乡
村振兴》经典案例,迷笛音乐学校签约落户音乐小镇。qgI
从改革创新来看,发展的动能与活力依然强劲。坚持向改革要动能、向创新要活力
,努力做到“五个优化”。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四送一服&
rdquo;双千工程,常态化举办融创项目资本对接会,通过财政金融产品和“两类机
构”,全年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发展资金85亿元。整合提升产创业服务中心,上
线运行全省首个楼宇服务平台,访问量突破18万人次。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
rdquo;改革,设置一站式综合窗口,建立“一次受理、全程帮办”的重点项
目代办机制,600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一网运行,各类申请材料精简过半。扎实开展第四
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工作,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增长25%。二是优化国资运营体
系。突出区域发展特点,组建产发集团、城投集团,与国投集团形成主业突出、各有侧
重、体制灵活的市场化国资运营体系,为有效推进产业发展、街区运营、资产管理奠定
坚实基础。三是优化项目推进机制。全面推广运用智慧化办公OA系统、任务督办系统、
重大项目智能管理平台,将省政府“三查三单”和“四督四保”
工作要求融入信息化推进机制,在全省率先实现政务督办事项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