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政府报告

政府报告

(甘肃省)2015年陇西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公文搜 2021-07-22 14:30:33 政府报告
(甘肃省)2015年陇西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县长陈彦吉在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2月27日) 各位代表:
(甘肃省)2015年陇西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县长陈彦吉在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2月27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 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建议。   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和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面对持续压力加大的内外 部环境、繁重的改革任务和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 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认真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 领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加快汇聚新动力,全面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 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良好态势,较好完成了十二 五规划各项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扶贫攻坚纵深开展、农村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小康进程全面加快的 五年。以同步实现小康为目标,以精准扶贫为抓手,以双联行动为载体,累计投入资金 64.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900个,柯寨乡、双泉乡和菜子镇东风村、巩昌镇金湾村等78 个贫困村实现整乡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14.47万人,贫困面由十一五末的 44.96%下降到11.86%。2015年,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29元,较十一五末 增长99.8%,年均增长14.9%。全县小康实现程度提高16.26个百分点、达到70.16%。   过去的五年,是特色产业逐步升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的五年 。中医药产业基本实现了切片向药片升级的突破,已成为区域首位富民富县产业,年产 值达到206.9亿元、税金8936万元,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91%和81%,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和财政的贡献率分别由9.3%和11.4%提高到13.5%、24.5%。马铃薯产业实现从淀粉 变性淀粉粉皮方便粉丝的升级,并成为第四大主粮〔1〕。草畜产业实现从粗放养殖到规 模化、工厂化养殖的升级,拉动年转化玉米秸杆62万吨 。同时,菌菜、林果等富民产业竞相发展,铝冶炼及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农副 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链条拉长,生物医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势头良好, 连续五年召开了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举办了三届李氏文化旅游节,产业的知名度得到有 效放大。2015年,预计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到14.1亿元、11.6亿元和33.3亿元, 三次产业比由23.7:34.9:41.4调整为23.9:19.7:56.4,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9亿元, 较十一五末增长1.7倍、年均增长12.3%。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9亿元大关,是十一五末的 3.4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突破双百大关,分别达到126亿元和13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 2.4倍和3.9倍,存贷比由64.8%大幅提高到107.1%。   过去的五年,是内生动力有效激发、三驾马车同向发力、经济增长多元显现的五年 。立足资源禀赋和后发优势,充分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实施重点项目473项、完 成固定资产投资489亿元,是前五年的5.7倍,年均增长30%,投资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3 0.5%。有效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和桥南家居建材城建成 运营,年交易额分别达到18.2亿元和8000万元,宇臻丝路商贸城、康美西部中药城一期 工程即将建成,泰华国际汽车城启动建设;新发展百货批发零售企业766家、个体户678 0户;物流快递企业达到29家、电商243家,电子商务以迅猛之势进入普通大众生活。注 重激发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新发展进出口资质企业8家、达到34家,三迪植物化学公 司、宏腾油气装备制造公司年出口量分别达到3300万元和806万元,全县进出口总额由十 一五末的1475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年均增速达到27.6%。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条件大幅改善、城乡面貌明显变化、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的五 年。完成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0亿元,是前五年的6.5倍 。城乡交通路网不断完善,打通城区北环路东段、通安路南段等断头路4条,改造新建西 城路、西园路、药都大道等主次干道25条29公里,三纵十横路网结构基本形成,城区建 成区面积由十一五末的16.6平方公里扩大到24.1平方公里;新建改建二级公路2条30公里 、通村公路90条494公里,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与周边县区相连通 ,全县行政村通畅率由十一五末